2月10日起,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加征15%关税
2025年2月4日,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,宣布自2025年2月10日起,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,其中煤炭和液化天然气(LNG)的关税税率提高至15%。这一举措是对美国单边加征关税行为的直接回应,旨在维护中国的合法权益,并传递出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明确信号。
此次加征关税的直接原因是美国于2025年2月1日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%关税,理由是所谓的“芬太尼问题”。美方此举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,不仅无益于解决自身问题,还对中美正常经贸合作造成了破坏。作为回应,中国选择对美国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气等商品加征关税,以表明对美方单边主义行为的坚决反对。
美国是中国炼焦煤的重要来源国之一。2024年,中国从美国进口炼焦煤1067万吨,占全年炼焦煤进口总量的近9%。加征15%关税后,美国煤炭的进口成本将显著增加。以Bailey炼焦煤为例,其关税成本将从每吨30元人民币增至180元人民币,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大幅削弱。
尽管美国煤炭的低灰分特性使其在配煤降灰方面具有优势,但加征关税后,其性价比将显著下降。中国买家可能会转向俄罗斯等国的低硫气肥煤作为替代品,尽管这些替代品在灰分控制上略逊一筹。此外,国内低灰动力煤也可能被部分用于配煤,但这对成品质量可能产生一定影响。
液化天然气(LNG)是此次加征关税的另一重点商品。2024年,中国从美国进口LNG 415.84万吨,同比增长32.8%,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五大LNG进口来源国。加征15%关税后,美国LNG的进口成本将大幅上升,可能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。
中国LNG进口商可能会减少或停止从美国进口LNG,转而增加从卡塔尔、澳大利亚等国的采购。此外,加征关税还可能促使中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,推动国内天然气产量的提升和多元化进口渠道的拓展。
此次加征关税不仅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延续,也是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坚定表态。尽管短期内可能对中美经贸关系造成一定冲击,但从长期来看,这一举措有助于推动中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,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。
与此同时,中国已将美方的征税措施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,表明其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决心。未来,中美双方可能通过谈判寻求解决方案,但中国在贸易政策上的灵活性和韧性将为其应对挑战提供有力支撑。
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加征15%关税,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行为的直接回应。这一政策不仅影响了相关商品的进口成本和市场竞争力,也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坚定立场。未来,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将取决于双方的互动与妥协,但中国在贸易政策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无疑为其赢得了更多主动权。